红里螺多少钱一斤(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提到海鲜,大家一定首先想到的就是贝类。

对!贝类作为海鲜之中最为鲜美的种类一直都是吃货们的最爱。

海蛎子、扇贝、海螺、蛏子......别说吃了,作为资深海鲜吃货的我,每当一想起这些就忍不住口水直流。

辽宁地处黄、渤海沿岸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各种海产贝类数不胜数。平时在市场上常见的或者平时去海边“赶个小海”的收获,能叫得出名字的有多少种?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归纳归纳?

那咱们这就开始吧~

在说正题之前,先给大家介绍几个小知识,以便于大家能够在接下来的内容里能够轻松看懂一些贝类的身体构造。

1,放射肋:以壳顶为起点向腹缘伸出的放射状条纹。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赤贝或者扇贝壳上竖着长的那一条一条的“条纹”。  

2,厣( yǎn):腹足纲独有的保护装置,由足后端背面皮肤分泌而成的,角质或石灰质的片状物。简单的说就是螺类壳口位置的那个“盖”。例如咱们平时吃海螺或者“波螺”的时候先要从肉上面揪下来的那个“盖”。


1、学名:虾夷扇贝。俗称:夏夷贝、扇贝、干贝等。

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柱目、扇贝科、扇贝属

虾夷扇贝的左壳是扁平的,呈现黄白色;右壳比左壳稍微大一点点,而且比左壳凸起,呈现紫褐色。壳表面有15~20条放射肋。雌雄异体。

虾夷扇贝为滤食性贝类,杂食性,摄食细小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细菌以及有机碎屑等。其中浮游植物以硅藻类为主,鞭毛藻及其他藻类为次。浮游动物中有挠足类、无脊椎动物的幼虫等。

虾夷扇贝作为一种冷水性贝类,经济价值很高,上世纪80年代由我国从日本引进,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北方沿海(辽、鲁、冀)的主要贝类养殖品种。

虾夷扇贝的个头很大,小编曾经见过壳高20厘米左右的大虾夷扇贝。

虾夷扇贝的品质很好,烧烤、煮食、生吃(贝柱蘸辣根)都非常美味。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虾夷扇贝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虾夷扇贝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虾夷扇贝


2、学名:海湾扇贝。俗称:扇贝、海湾贝。

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形亚纲、异柱目、扇贝科、栉孔扇贝亚科、海湾扇贝属

它的贝壳中等大小,壳质较薄,但很坚韧,呈圆形。壳表多呈灰褐色或浅黄褐色,具深褐色或紫褐色云状花斑,一般左壳的颜色较浅而右壳较深。约有18条放射肋。海湾扇贝为滤食性贝类,滤食海水中的微生物、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和海洋小型生物。

上世纪80年由我国水产科研工作者由美国引进,现已成为辽、鲁、冀三省主要的贝类养殖品种。

海湾扇贝的一个比较另类的特点就是“雌雄同体”,也就是说它的性腺内既有卵巢又有精巢。

海湾扇贝的生长周期快,肉质不错,肉质鲜美,虽然个头没有虾夷扇贝大,关键是价格低。

平时在市场上基本都是3~5元钱一斤。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海湾扇贝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海湾扇贝


3、学名:栉孔扇贝。俗称:扇贝、栉孔贝。

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形亚纲、珍珠贝目、扇贝科扇贝属

栉孔扇贝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贝壳上长着一排排类似于棘刺一样的小齿状物,也就是咱们俗话说的:“贝壳上不光滑,疤疤赖赖的”。而且它的贝壳颜色比较鲜艳,常呈现出紫褐色、黄褐色、深橘红色等颜色。

它的摄食方式与前两种一样,都是滤食性,也就是滤食海水中的各种浮游生物以及有机碎屑等。雌雄异体。

栉孔扇贝分布于中国(黄海、渤海、东海)、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北部沿海,尤以山东半岛为多;山东长岛和辽宁大连、长山岛等地是主产地;

它的经济价值很高,加工成的干贝丁是很名贵的食材。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栉孔扇贝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栉孔扇贝


4、蛾螺(卡民氏蛾螺)。俗称:香螺、海螺、响螺等。

香螺属于腹足纲蛾螺科软体动物,为我国特有种,产于黄海、渤海,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辽宁,山东等地区。

它栖息于潮下带较深砂泥质海底,海底拖网常采到。其为肉食性或腐食性,主要食物为双壳类,喜食底栖性贝类或死亡的鱼类。

香螺的肉质鲜美,口感劲道,在海鲜市场上非常受推崇。煮食或烧烤吃,味道都是相当不错的。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香螺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香螺


5、学名:脉红螺。俗称:海螺、红里螺、红里子、刺波螺等。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狭舌目、骨螺科、红螺属

贝壳略近梨形,个体较大。螺旋部小,体螺层膨大。壳面密生低而均匀的螺肋,向外突出形成肩骨。壳面黄褐色或灰色,有棕色点线花纹,壳口呈现桔红色是它的显著特征。

它生活在数米或十余米水深的浅海泥沙碎贝壳质海底,幼小个体则常见于潮间带岩礁间。可人工养殖,产量较高。

脉红螺与香螺作为辽宁、大连地区常见的两种海螺,从肉质及味道上来说,香螺还是比脉红螺要好一些的。但要注意,吃这两种螺的时候,香螺要去掉“脑”,脉红螺要去掉“辣劲”。这两个东西如果不去掉的话,吃的时候影响口感,而且吃多了或许还会头晕。但如果吃的少或者对这两个东西不敏感的话,可以忽略不计。

脉红螺的食用方式主要还是煮食,另外用“海螺头炒黄瓜片”也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菜肴。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脉红螺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脉红螺


6、学名:扁玉螺。俗称:肚脐波螺、波螺、香波螺等。

腹足纲、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玉螺科

呈半球形,坚厚,背腹扁而宽。壳顶低矮,螺旋部较短,体螺层宽度突然加大。壳面光滑无肋,生长纹明显。壳面呈淡黄褐色,壳顶为紫褐色,基部为白色。

它虽然被咱们很多人俗称为“肚脐波螺”,但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肚脐波螺”。它的肉质及味道比“肚脐波螺”略差。真正的“肚脐波螺”在下面一条有介绍。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扁玉螺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扁玉螺


7、学名:灰黄镰玉螺。俗称:肚脐波螺、波螺、福氏玉螺。

它的贝壳呈梨形,壳质较薄,坚实,一般壳高15~40毫米。螺层约6层,顶部的3层螺层很小。壳表光滑,生长线细密。壳面灰褐或黄灰色。壳内面棕黄色或灰紫色,具光泽。

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肚脐波螺”。

从外形看,其实与扁玉螺还是有明显区别的,而且肉质和味道都要比扁玉螺好一些,但现在市场是已经不多见,常见的基本都是扁玉螺。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灰黄镰玉螺(肚脐波螺)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灰黄镰玉螺(肚脐波螺)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灰黄镰玉螺(肚脐波螺)


8、学名:魁蚶。俗称:赤贝、毛蛤、大毛蚬子等。

瓣鳃纲、列齿目、蚶科、蚶属。

魁蚶的壳质坚实且厚,斜卵圆形,极膨胀。左右两壳近相等。壳面有放射肋42~48条,以43条者居多。放射肋较扁平,无明显结节或突起。壳面呈白色,布满棕色的“短毛”,有的肋沟呈黑褐色。

黄海北部大连及丹东地区沿海为我国主要产区,山东文登、威海、石岛和河北塘沽等地也有一定产量。

吃法一般都是选个头较大的切片生吃(蘸辣根),但这种吃法不卫生。煮着吃或者做汤也非常不错。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魁蚶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魁蚶


9、学名:毛蚶。俗称:毛蛤、毛蚬子等。

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列齿目、蚶科、毛蚶属。

它的壳质坚厚,长卵圆形,通常两壳大小不等,右壳稍小。背侧两端略显棱角,腹缘前端圆,后端稍延长。壳面有放射肋35条左右,肋上有方形小节结,状似瓦垄。它与魁蚶的区别在于放射肋比魁蚶少,而且个头较小。

我国近海海域均有分布,辽宁地区沿海较为常见。通常的吃法为煮食,“毛蚬子拌菠菜”也是一道很受欢迎的菜肴。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毛蚶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毛蚶


10、学名:泥蚶。俗称:血蚶。

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列齿目、蚶科、蚶属。

它的贝壳极坚硬,卵圆形,两壳相等,相当膨胀。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放射肋粗壮,而且数量较少,仅有18~22条。

我国沿海各地均有分布,河北、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均进行人工养殖,产量较高。

辽宁地区的市场上不是太常见,主要还是以魁蚶和毛蚶为主。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泥蚶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泥蚶


11、学名:菲律宾蛤仔。俗称:花蚬子、花蛤、花甲、蚬子等。

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形目、帘蛤科、蛤仔属。

它的贝壳呈卵圆形、较厚实且膨胀,表面呈灰黄色或灰白色,有大量形状各异的花纹,表面具有致密的放射肋,一般为90~107条,贝壳内面多为灰白色。

菲律宾蛤仔的出入水管长,基部愈合,前段小部分分离,入水管的口缘触手不分叉。这是与另一种与菲律宾蛤仔及其相像的“杂色蛤”明显的区别之处,也是区分二者的重要指标之一。

菲律宾帘蛤是以发达的斧足,挖掘砂泥营穴居生活的。涨潮时,升至滩面,伸出水管进行呼吸、摄食和排泄等活动;干潮后或遇到外界刺激时,则双壳紧闭,或依靠足的伸缩活动,退回穴底,在滩面上留下两个靠得很近的由出、入水管形成的孔。

可以说,菲律宾蛤仔是咱们在海鲜市场上最为常见的一种贝类了,吃法也比较丰富:煮、炒、涮、烤都可以。例如:辣炒蚬子这道菜就是大多数吃货们的最爱,也是一道非常棒的下酒菜。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菲律宾蛤仔


12、学名:牡蛎。俗称:海蛎子、蚝、生蚝、蛎头(带壳的叫法)等。

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翼形亚纲、异柱目、牡蛎科、牡蛎属

它是世界上第一大养殖贝类,是人类可利用的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之一,为全球性分布种类。牡蛎不仅肉鲜味美、营养丰富, 而且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牡蛎还富含大量蛋白质和人体所缺的锌,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海产珍品。

我们常见的牡蛎品种有:长牡蛎、褶牡蛎、密鳞牡蛎、近江牡蛎、大连湾牡蛎等。

海蛎子的吃法可谓是多种多样,最简单粗暴的莫过于直接生吃(蘸辣根)非常鲜、爽。另外,煮着吃、涮火锅、烧烤以及特色菜“炸蛎黄”更是鲜香无比。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牡蛎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牡蛎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牡蛎


13、学名:织纹螺。俗称:海煞子。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新腹足目、织纹螺科、织纹螺属

它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厣较小。

织纹螺属于那种个头虽小,但吃起来没够的小海鲜,无论在烧烤店里还是海鲜摊上都是抢手货,以前很便宜,但近些年来价格却持续走高。

虽然它很鲜、很好吃。但小编在这里要特别提醒大家:由于织纹螺体内容易富集毒素,所以食用它之后极易引起严重的中毒,而且织纹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麻痹性贝类毒素,类似于河豚鱼毒素,中毒主要以神经性麻痹症状为主,死亡率较高。

所以,国家及地方卫生部门已经严令禁止食用织纹螺。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织纹螺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织纹螺


14、学名:青蛤。俗称:黑老婆(河喽坡)

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

它的贝壳中等大,两壳大小相等,近似于圆形,双闭壳肌,壳表面颜色以青黑色为主。

青蛤其实现在已经不是很常见,它的味道很鲜美,肉质劲道嫩滑。非常适合煮食或做汤。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青蛤


15、学名:镜蛤。俗称:牛眼蛤、牛眼蚬子、蛤叉等。

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

它的贝壳近似圆形,壳长略大于壳高,两壳大小相等,壳顶低而尖。

国内海域广泛分布,辽宁境内主要分布于大连沿海。

很多人一直分不清青蛤和镜蛤到底哪种是“牛眼蛤”,其实很好区分:壳颜色非常深、而且壳很厚的那种是青蛤,壳表面颜色浅一些的是镜蛤,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牛眼蛤”。

另外还有一种更简单粗暴的区分方法:生吃一个,“牛眼蛤”根本就没法生吃,因为又涩又辣。

经过烹调的“牛眼蛤”非常鲜美,尤其是熬汤、涮火锅时,那味道绝对是鲜中极品!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镜蛤


16、学名:文蛤。俗称:文蛤、蛤蜊?等。

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齿亚纲、帘蛤目、帘蛤科、文蛤属。

它的贝壳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圆形,两壳相等,两侧不等,壳长略大于壳高,壳质坚厚。壳顶突出稍偏前方,壳表膨起、光滑,被有一层黄褐色壳皮,生长纹清晰,有环形褐色带、锯齿状或波纹状褐色花纹。

辽宁省境内大连地区的庄河、丹东沿海产量较高。

文蛤肉质细嫩,非常鲜美,是贝类海鲜中的上品。文蛤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含有糖类、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

文蛤的吃法多种多样,熬汤、烩炒、煮食、烧烤均风味俱佳。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文蛤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文蛤


17、学名:皱纹盘鲍。俗称:鲍鱼、九孔鲍、盘鲍等。

腹足纲、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鲍科、鲍属。

皱纹盘鲍只有一片贝壳,吸附在岩礁上生活。其贝壳大,椭圆形,较坚厚。壳顶钝,微突出于贝壳表面,但低于贝壳的最高部分。从第二螺层到体螺层的边缘有一列高的突起和孔,其开孔3~5个。壳面有许多粗糙而不规则的皱纹。生长线较明显,沿着其水孔列左下侧面有一条凹的螺沟。壳口卵圆形,几乎与体螺层等大。无厣。足极发达。壳表为深绿褐色,壳内面为银白色带青绿的珍珠光泽。

皱纹盘鲍足部肌肉极肥大,是我国出产的鲍类中个体最大的。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著名的海珍品,也是各种宴席上的一道“硬菜”。

它的壳可入药(中药材:石决明)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皱纹盘鲍


辽宁大连吃货们常见贝类海鲜的学名与俗称( 一)

皱纹盘鲍

由于篇幅和时间原因,先为大家介绍这么多,大约还有十几种常见贝类等小编好好归纳一下将在下一期继续为大家做详细介绍。

小编才疏学浅,所述内容难免有错误及遗漏之处,还请各位朋友多多批评指正。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

免责声明:本文章由会员“张原华”发布如果文章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